咨询热线
0898-08980898传真:0898-08980898
抗美援朝第五次战役美军险些抄了我军后路一师长抗命扭转局势
1951年5月27日凌晨,本已经在撤退路上的志愿军58师师长黄朝天发现,附近有美军的炮弹。
很快,侦察兵来报,美军已经打到华川了。黄朝天意识到大事不好,如果不做点什么,志愿军兄弟们可能要被围追堵截,可要想救他们,自己就得违抗军令。
第五次战役打到那个时候,志愿军虽然打了胜仗,但也累得不行了,子弹、粮食都快耗尽了,战士们也快撑不住了,总部一看情况不妙,赶紧下令让全军北撤,先休整再说。
美军得知志愿军要撤,认为这是天赐良机,第9集团军司令范弗里特立刻组织反攻。他们的计划很毒辣,打算用坦克开路,派出一队快速突击队,专门钻志愿军各部队之间的空隙,把志愿军切成一块一块的,然后逐个消灭。
华川,就是这个计划的关键点。华川是什么地方?那里有志愿军的补给站、野战医院,还有大批伤员和后勤人员。这里还是个交通枢纽,东西南北的路都在这里交汇。如果拿下这里,就等于在志愿军的要害处插上一把刀。
此时此刻还有大批行动缓慢的炮兵部队、医疗队伍正往这边撤,他们根本跑不过美军的坦克和装甲车。得知美军机械化部队赶来的消息,黄朝天意识到,如果继续北撤,那身后的兄弟部队就要遭了。
可留下阻击,就是违抗军令,电台联系不上,擅自改变行动,出了事谁负责?这还是在没有准备、没有支援的情况下硬拼,几乎等于送死。政委朱启祥和黄朝天一起商量后,下了决定:“管他呢!情况紧急,救人要紧!”
志愿军58师违抗了撤退命令,转身迎向了数倍于己的敌军,经过前面的战斗,他们已经减员严重,满打满算只有9000多人,装备少得可怜,4门迫击炮,9门无后坐力炮,27门小炮。子弹只有平时的一半,炮弹更是只剩三分之一。
美军总共有2.8万人,270辆坦克,550门大炮,用现在的话说,这就是拿着菜刀去砍机关枪,“以卵击石”!
想要赢这场战役,硬碰硬肯定不行,这点家底经不起消耗,唯一的办法,就是以攻为守。美军火力强,那就不给他们发挥火力优势的机会。敌人一进攻,不等他们站稳脚跟,立马反击,打他们个措手不及。
20军副军长廖政国火速赶到现场,定下了“火力前重后轻,士兵前轻后重”的打法。这是什么战术?就是把重火器都放在前面,士兵主力藏在后面。敌人来了,先用火力打,打乱他们的队形,然后士兵从侧翼杀出来,趁乱收拾他们。
迅猛行动下,58师占领了华川以北的制高点,7公里的防线,层层设防,距离控制在50米左右,既能打中敌人,又不会被敌人的大炮炸到。
173团5连就是用这种打法,守住了341高地5天,把美军的进攻全给顶回去了。174团1营更厉害,反击601高地的时候,选了条最近的路,一口气冲上去,干掉了150多个美军。
5月28日,美军主力到了,战斗立马升级,58师设了四道防线:前沿阵地、基本阵地、团预备阵地、师预备阵地,一道一道地和美军死磕。仅仅一天,173团和174团就伤亡惨重,预备队172团不得不顶上去。
从5月27日到6月3日,美军司令范弗里特亲自上阵督战,结果8天只推进了4公里。6月8日晚上12点,58师伤亡2700多人,歼敌7400多人,以少胜多,他们把阵地交给了来接防的60师,圆满完成任务。
志愿军司令部专门发通报表扬,还把58师的战术经验推广全军,该师不但仗打得好,战术也用得妙。
华川阻击战成为志愿军阻击战的经典案例,师长在关键时刻果断抉择,部队在绝境中英勇奋战,拯救了无数志愿军将士的生命。
参考资料:中国军网《华川阻击战:临危不惧,积极防御打阻击》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